基于高阶教学为培养目标的课程设计及教学实践探索
——以《服装结构学》、《服装工艺与制作》课程为案例
服装与服饰设计教研室 刘蔚琳
一、课程设计思路:
● “课程联动+项目驱动+工作引导”三维融合
教学现状:根据市场需求和培养目标分别开设了服装设计方法、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与制作、服装品牌管理、服装工业技术等课程,以应对不同服装从业方向、对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需求。仅仅开对课程进行简单的课程拼接,课程之间实质上依然是相互独立的,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繁重且深度不足,所学知识未能形成相关体系,高阶能力得不到提升,并不能满足市场所需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推进:
1.要想打破课程间的壁垒,将多方向的服装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融合,就必须有跨界和架桥的思想。基于课程之间的关联分析,找到一门具有联动功能性的课程,把其他专业方向课程嫁接起来,就架设出一座融合多学科课程的“立交桥”。
2.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来进行实现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联动,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教学活动,借助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项目。
3.单一种类的教学项目设计不能涉及所有领域的训练,需要进一步实施产教融合,开发真实市场案例。在“课程联动”、“项目驱动”的基础上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
教学实施:
1.基于实际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课程联动式教学项目开发
a组织市场调研确定具体的工作岗位;
b由行业企业专家、根据工作岗位归纳职业行动领域,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
c教研室工作组教师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理论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构建课程体系;
d教师根据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打破课程之间的限制,将各门专业基础课和各方向专业核心课以这三类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为基础,根据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及教学组织设计。
2.多方向课程教师联动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际情境完成实际项目,需要应用不同课程的知识和能力,这就可以邀请专业教师进入课堂,借助具体的项目,进行各自课程知识的辅导与应用评价。
3.完善一体化考评环节
建设相对应的考核机制对项目团队和团队成员、工作任务过程和工作任务结果、实操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考核。形成多元化、多维度的系统考核模式。改变以往课程考核以单独的课程内容为主、仅从理论实操等方面进行考核的现象。
二、教学设计案列分析
以《服装结构学》《服装工艺与制作》课程为案例(授课教师:邓爱萍、刘蔚琳)
1、教学内容分阶设计
2.教学进程:下达项目任务书--低阶讲授--中阶拓展--高阶实施--项目汇报
(本次汇报主要以高阶教学阶段作为重点。项目以高阶教学为目标,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进行深度学习: 深度思考,复杂推理,能够进行质疑、批判、辩论、创新创造。以及群体性非认知能力、个体性非认知能力等多维度能力的提升。)
(1)趋势分析
(2)款式的结构设计分析说明(包括效果图、款式图、结构理解分析过程等):
学生:胡付恬
(3)制版过程的经验分享和总结(包括失败的经验、修正后获得成功的经验、试穿白胚样衣的经验等);
学生:刘佳欣 学生:刘亚萍
(4)修正后的CAD制版图
(5)工艺流程图(图文并茂)
(6)局部工艺制作过程实录、经验、总结等
(7)指定西服套装及自选西服套装成品拍摄(含模特着装图片等)。
学生:刘佳欣 学生:刘亚萍
(8)、项目汇报(时间:2021年6月25日下午2:00, 汇报地点:四维大楼X309,X311)
a设计陈述
(参照点名册学号的顺序,以个人为单位,选用PPT的形式对作品进行汇报,时长10分钟,风格不限。整个项目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外,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展示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维度训练在项目汇报环节中得以体现。)
b.作品展示
教师为学生提供参考模板,帮助学生搭建清晰的思维过程,指导学生完成版式设计的自学,作品以以kt展板及实物形式进行展示,尺寸要求90*60,展板个数2-3个。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海报的制作,陈列布展提升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培养。
3..完善一体化考评环节
建设相对应的考核机制对项目团队和团队成员、工作任务过程和工作任务结果、实操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考核。形成多元化、多维度的系统考核模式。改变以往课程考核
欢迎各位批评指正,谢谢!